一、父母和配偶怎么分遗产和财产
1、在我们国,遗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等形式。
2、法定继承里,配偶和父母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,一般应平分遗产。比如,在继承人生活特别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时,遗产分配要给予照顾;对被继承人尽较多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多分;有扶养能力和条件却不尽义务的,应不分或少分。
3、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。被继承人若有合法有效遗嘱,按遗嘱分配遗产。遗嘱需符合法定形式,像自书遗嘱就得由遗嘱人亲笔写、签名并注明日期等。
4、要依据具体情况确定遗产分配方式,保障各方权益。
二、父母配偶遗产分配有哪些法律依据
遗产分配主要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相关规定。首先,若被继承人有遗嘱,按照遗嘱继承办理,遗嘱优先于法定继承。
若没有遗嘱,则按法定继承。父母、配偶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,一般情况下,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当均等。但存在特殊情形,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应当予以照顾;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可以多分;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,不尽扶养义务的,分配遗产时,应当不分或者少分。继承人协商同意的,也可以不均等分配。
此外,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,不损害遗产的效用。不宜分割的遗产,可以采取折价、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。
三、父母配偶分遗产时法律份额有何规定
在法定继承中,父母、配偶均为第一顺序继承人,一般情况下,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当均等。
也就是说,若被继承人没有遗嘱,遗产在父母、配偶之间通常平均分配。例如,被
不过,存在特殊情形。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应当予以照顾;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可以多分;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,不尽扶养义务的,分配遗产时,应当不分或者少分。继承人协商同意的,也可以不均等分配。具体份额依实际情况而定。
在探讨父母和配偶怎么分遗产和财产时,我们不能忽视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。比如,遗产范围的准确界定十分关键,哪些属于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,哪些不属于,这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分配。另外,遗嘱的效力也不容忽视,若存在合法有效的遗嘱,遗产分配就需按照遗嘱执行。倘若你在遗产范围确定、遗嘱效力认定,或是在父母和配偶分遗产和财产的具体份额计算等方面存在疑问,不要烦恼。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,帮你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和分配规则。